過往活動
Healthy Tips: Blood Pressure Control
2012/06/27
健康專題: 監控血壓 減患頑疾 | |
日期: |
2012年6月27日(星期三) |
資料來源: |
太陽報 – 副刊 – Fit Avenue – E18-19 |
標題: |
監控血壓 減患頑疾 |
參考網址: |
請按此 |
訪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醫療健康服務註冊護士余小雲 | |
![]() |
|
不少老人家常說:「我高血壓,不可動怒!」血壓問題一直被視為中年、長者病,不過,醫護人士表示,香港生活緊張,血壓問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,你、我、他可能已不知不覺血壓數字超標,成為「高壓」一族!血壓過高可導致腦部、心臟、腎臟等出現併發症,後果可大可小,成年人最好定期檢查血壓,保障健康。 醫生:45歲以上男士需留神 生活習慣配合 藥物方面,藍醫生指當中種類繁多,主要功能可分為4大類,包括減慢心跳、去水、去鹽分、放鬆血管及減少腎部的內分泌。醫生會因應情況用藥,而很多時候會混合處方幾種藥物以達致更好的治療效果,並減少副作用:「有些降血壓藥會令人水腫、心跳用力、氣管敏感、咳嗽等,但情況不會太嚴重,混合服用藥物能把各種副作用減輕。」而如果病人用藥一段時間後,血壓仍然處於高水平,醫生需替病人作詳細檢查,看看病人是否患上其他病症而引致血壓不正常。 另外,不少人認為一旦患上高血壓,便不能停止用藥,藍醫生解釋這是個誤解,若病人的血壓回復正常,便不用再作治療,只是很多病人在生活習慣及食療上無法完全配合,所以未能長期控制高血壓情況。 高血壓人士應奉行少鹽低脂的飲食原則,戒煙戒酒,並有充足休息,過胖人士應遵從專業人士意見減肥。 藍醫生建議,進行適量運動能改善情況,但緊記要循序漸進: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可先做一些簡單運動如急步行、上樓梯,先由5分鐘起,然後逐漸延長運動時間,讓心臟慢慢適應。」 護士:「血壓高」有別「高血壓」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,余姑娘指出差不多9成以上的病人也是原發性,其成因不明,可能與遺傳、生活習慣不良、緊張焦慮、肥胖、長期食煙飲酒、進食高鹽分食物、缺乏運動等有關,因而影響血壓。而繼發性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致,如內分泌疾病、腎病等均會令血壓異常。雖然高血壓的高危人士為中年人及長者,但余姑娘表示由於香港生活急促忙碌、工作壓力大,高血壓問題愈見年輕化,有部分求診人士只有30多歲,因此大家也不宜掉以輕心。余姑娘建議,沒有家族遺傳病症的成年人1年最少量度1次血壓;而已診斷患有高血壓的人士建議每天量度血壓1次;而血壓正常的長者建議每月量度血壓1次,保持緊密監控。量血壓的過程簡單,一般人在家也可以自行進行,量度的最佳時候為心情平靜的時候,使用者如在運動後、情緒波動後等狀態進行,血壓水平會較平時高,不能作準。 常見血壓計 手臂式血壓計 手腕式血壓計 |
|
如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醫療健康服務有任何查詢,歡迎致電2191 2299或電郵至 health@cfsc.org.hk本會將儘快與閣下聯絡。 |
按此瀏覽中心網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