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Healthy Tips: Chinese Medicine tips on Herpesvirus
2012/05/25
健康專題: 治疱疹良方 馬齒莧冷敷法 | |
資料來源: | 中藥醫緣 - 2012年 5月號 - P.10 |
日期: | 2012年5月1日 (星期二) |
標題: | 治疱疹良方 馬齒莧冷敷法 |
訪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牛頭角)馮榮昌主任醫師 | |
每次傷風感冒,那股潛伏在我們虛弱身體內的病毒便會蠢蠢欲動,直到免疫力下降,它就會衝破「防線」,形成群集式的小水泡,發於口角或鼻孔周邊等皮膚表面上,中醫稱它為熱瘡,老一輩人俗稱之為「蠄蟧瀨尿」,西醫稱為疱疹。本會牛頭角中醫中心主任醫師馮榮昌對根治此類熱毒腫瘡有好心得,就是用馬齒莧煎水冷敷患處,再配合疏肝抑火、益氣養陰的中藥調理。 馮榮昌指出,從中醫角度看,熱瘡多因外感風熱外襲,或胃腸內熱蘊蒸,或女士月經先期沖任血熱等所致,「三者之中,臨床上以外邪濕毒引起的熱瘡症最多,患者一般心火較重,發病時常伴有發燒、喉嚨痛、多鼻水、咳嗽、疲倦,睡眠質素也較差、多夢,可用板藍根、連翹、金銀花、竹葉、甘草、茵陳等藥疏風清熱、利濕解毒。」 愛吃火鍋、喝啤酒的人士,若常長熱瘡,便可能是胃腸濕熱了! 馮醫師提醒,愛嗜辛、熱、煎、炸、冷飲者,容易損陰、積熱毒,引致熱瘡,「此類患者發病時,會伴有口臭、胃口差、便秘,舌苔黃厚,要改善可多用土茯苓、白花蛇舌草等,清腸胃、除濕熱。」 除了外邪濕毒,有部份女士常在月經前後出現熱瘡,原來與肝火及沖任血熱有關,「患者多屬偏熱體質,會有月經不調的問題,而血熱可致經期提前,經血量多呈鮮紅色,經期時則較易心煩動怒、口乾、兩脇疼痛,舌苔呈薄黃,柴胡、牡丹皮、白芍均可助疏肝清熱,調理沖任。」 疱疹痕癢難抵,病情輕者可採用外治冷敷法,到藥房購買1兩馬齒莧加水煲半小時,放入冰箱雪凍後用化妝棉輕印患處,每天數次,此舉能有助袪濕清毒,令小水泡縮收結痂。不過,馮醫師認為若要徹底根治熱瘡,減少復發,最重要的是戒口。他建議,煎、炸、辛辣、燒鵝、榴槤、芒果、荔枝、火鍋、冷凍啤酒等濕熱食物盡量少吃,同時,培養正氣、多做運動也很關鍵,因正氣足就能驅除潛伏在體內的邪毒。 |
如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牛頭角) 有任何查詢,歡迎致電3107 4113或電郵至 health@cfsc.org.hk本會將儘快與閣下聯絡。 |
按此瀏覽中心網頁 |
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牛頭角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