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媒體報導: 「眼殘」中學生 「廢中」巴裔生 獲嘉許正能量青年

2018/07/05

日期: 2018年7月5日(星期四)  
資料來源: 蘋果日報—即時新聞
標題: 「眼殘」中學生「廢中」巴裔生獲嘉許正能量青年
參考網址: 請按此

 

「眼殘」中學生「廢中」巴裔生獲嘉許正能量青年

 

近年網上興起一股「頹廢風」,以年齡劃分,網民都愛自稱「廢青」、「廢中」和「廢老」,自嘲在社會上屬於沒出色、無地位的失敗者。弱視中四生謝翱駿則自嘲「眼殘」,巴基斯坦裔中五生韋瑪莉也自嘲「中文廢」,但他們並非失敗者,更因自身奮鬥經歷,獲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嘉許為正能量青年。

今年15歲的翱駿,兒時確診患有罕見病「先天眼球震顫」,眼球震動令他雙眼對焦困難,「一望遠嘢隻眼就會震,望一件物件會有好多個影」,嚴重影響視力,簡單如等巴士、在快餐店叫餐,都難以辨認牌上細小字體,自嘲由細到大「都追唔到巴士」。解決方法只有一個,就是靠大屏幕手機拍下影像,再放大細看。

除了手機,翱駿的「第三隻眼」就是隨身攜帶的放大鏡。放大鏡並非一般的平面凸透鏡,而是特別訂造的透明半球狀,放在紙張上猶如一顆斗大的淚珠,可把文字放至數倍大。翱駿個子高,但自小便要坐在課室頭排,才看到黑板,課後到連鎖補習社上課,亦要預早霸頭位,必要時就用手機拍下,回家放大細讀,學習比正常人費力。

學習路上困難重重,翱駿卻看得透、放得開,眼疾更成為他自嘲、與朋友開玩笑的話題。他記得一次參加學校國外交流團,坐旅途巴期間,同學興奮指向窗外,稱遠方有風車,翱駿無奈指「大佬,我乜都睇唔到喎」,對方想了想,便反串他「咁都好正常呀」,翱駿則自嘲打完場說「係呀,眼殘都好正常嘅,放過我啦」。他對其頑疾總是輕描淡寫,「每個人先天其實都一定有啲缺憾,呢個病跟住我成世都ok」。

翱駿很想答謝父母,「佢哋咁多年來,冇講過一句悔氣說話,不停鼓勵我去克服障礙」。但談到夢想,翱駿不敢多想,「希望讀到大學,過啲平凡生活。(記者問:乜你呢家好唔平凡咩?)有咗呢個病,天生就好似注定不平凡咁」,翱駿眼中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風景。

4歲從巴基斯坦移居香港的瑪莉,升讀中學前和所有離鄉小孩一樣,只懂操母語烏都語,依賴母親生活,但一次經歷激發她學中文、講廣東話的決心。有次她和弟弟在公園與其他小孩玩耍,被旁人指指點點:「呢個差仔同你個女玩緊呀,快啲叫佢走開啦」。「我好想令香港人改觀」,她深明港人對南亞裔人士誤解很多,「成日偷嘢、打人,攞香港人福利」,她卻有口難言,「我廣東話唔好,唔知點樣反駁佢」,決心由中一起惡補中文,融入社區。

瑪莉升中時中文能力只有小三程度。讀報、電視撈飯成為每天指定動作,中二時因讀報得知爆發鉛水事件,「提返屋企人要飲水要小心啲」,被父親誇讚「女仔讀書都有啲用喎」。日復日努力終有成果,她在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(GCE)中文科考獲A級,明年將報考文憑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