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導

HK01 — ESG融入社會服務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引領社福界可持續發展

2025/07/08

日期:2025年7月8日(星期二)
資料來源:HK01 — 港聞 — 社會新聞  
參考網址:請按此
 

HK01 — ESG融入社會服務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引領社福界可持續發展


ESG(環境、社會及企業管治)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,香港社福界又如何應對這一挑戰?在香港,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(CFSC)一直走在社福界的前線,積極推動ESG理念融入社會服務。最近,CFSC與香港樹仁大學合辦「共創未來:推動ESG與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」研討會,匯聚社福界、學界及商界代表,共同探討如何以ESG提升社會福祉,推動公平與可持續發展。

CFSC以實際行動實踐ESG理念 深耕社區福祉
CFSC對ESG的承擔並非始於今日。在環境方面,早於2012年在九龍灣推行「都市綠洲」計劃,結合綠化、休憩空間與園藝治療,打造全港首個社區花園。2015年起,CFSC獲環保署委託營運全港首間「綠在區區」回收站,至今已推動14個項目,積極實踐綠色生活。

在社會層面,CFSC深耕東九龍,多元化服務涵蓋基層家庭、兒童及青少年、長者、殘疾人士及照顧者等。早於1993年成立「盈力僱員服務顧問」,推動企業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;並透過「共創行善」企業合作計劃,攜手建立社商協作平台,回應職業訓練、多元共融、青年發展等需要,展現社福機構推動社會影響力的新思維。

在企業管治方面,CFSC總部大樓於2021年榮獲BEAM Plus鉑金級認證,成為綠色建築典範。機構亦制定「可持續發展政策」,在能源、水資源及廢物管理等方面落實具體措施,鼓勵員工與服務使用者共同實踐環保,履行企業公民責任。

跨界共創、共建 推動ESG與社會改變
研討會以三個階段展開:首先由「從ESG到社會影響」及「從社會工作到ESG」兩場主題演講引導思考,最後以「共同創造、推動改變」為專題討論,凝聚跨界別的實踐方向。多位嘉賓強調社會需要「建立平台」與「跨界合作」,並「由下而上」、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出發,才可發揮社福界推動「人和社區改變」的角色。

行政會議成員、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表示,社福界在推動共融、綠色生活方面貢獻重大,應以訂立碳中和目標,攜手邁向2050年碳中和的願景。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、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教授呼籲社福界從能源使用、交通運輸及減廢回收等方面著手,配合身心靈健康與綠色生活,實現多贏局面。

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方富輝博士則指出,ESG的核心在於促進社會發展與市民福祉,尤其是支援弱勢社群,強調「民間力量」與「由下而上」的參與模式。他認為,社工角色不再局限於服務提供者,更能連結商界、社企與社區,推動「共創、共建、共贏」,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

五大元素引領方向 研討會凝聚共識 推動ESG落地實踐
研討會中,CFSC與業界共同提出五大元素,包括:跨界 (Cross-sectoral)、共創 (Co-creation)、行動 (Action)、改變 (Change) 和社會效益 (Social Impact),作為未來推動ESG的核心方向。CFSC深信,這場研討會不僅是一個交流平台,更是一項「行動號召」,呼籲社會各界攜手合作,推動ESG成為社會改變的動力。展望未來,CFSC將積極推動ESG發展,與各界建立合作平台,共同探索創新模式,回應社會的多元需要和可持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