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媒體報導: 減肥≠營養失衡?!

2013/06/25

媒體報導: 減肥≠營養失衡?!
 
資料來源:

經濟日報 – 副刊 – C8

日期: 2013年6月25日 (星期二)
標題: 減肥≠營養失衡?!

資料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銅鑼灣中醫健康中心註冊營養師張玉蓮

   
媒體報導: 經濟日報- 減肥≠營養失衡?!
 

有沒有見過,有人經常疲憊不堪、面無血色,追問之下,原來他 / 她正在減肥。的確,不少人在減肥期間,誤掉進營養不良的陷阱,以致身體出現重大後遺症。其實營養失衡絕非減肥的必經階段,只要方法正確,身形愈來愈 fit 之餘健康也大躍進,一舉兩得。

減肥等如節食?節食等如無啖好食?這些觀念統統不正確。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(銅鑼灣中醫健康中心)營養師張玉蓮解釋:「因節食減肥而經常肚餓,人只會愈來愈無氣力,令新陳代謝減慢,使減肥變得困難重重。反之減肥時,若先了解身體所需的營養及適當補充,身體運作得以正常,加上運動便會事半功倍,減肥(去脂)的速度增加,體重下降亦明顯。」

她表示,健康飲食模式正是依從飲食金字塔,一般人士適用,減肥人士更適用。「假設每日需要攝取 1,500kcal,當中一半熱量來自澱粉質,餘下的大半(30%-40%)是瓜菜水果,少半(10%-20%)是肉類,再加 1-2 份高鈣食物,如每日持之以恒,這樣的營養比例,對健康最好。萬一為了減肥戒吃澱粉質,會有不良後果。因為我們身體有一半熱量是來自五穀類(即粥粉麵飯等食物),這些食物會轉化為糖份,為腦部及身體提供力氣。若不吃澱粉質的話,身體長期處於低血糖水平,會增加酮酸及尿素的製造,長遠影響身體尤其肝腎健康。」

為保持身體攝取不同的所需營養素,必須按飲食金字塔指引進食。有些人擔心此飲食模式會令減肥步伐減慢,但她認為,慢工自會出細貨。「假設一個人重了 20 磅,肯定不會是突然暴升,一般是經過頗長的時間造成(如半年至 1 年),即說明要用差不多的時間減回至正常或之前體重。健康及正常的減重速度為每周 1-2 磅,若減磅速度過快,所流失的磅數主要是肌肉和水份,而非脂肪率下降。然而,健康減肥的目標正是要減去脂肪,因過多的脂肪才是引起多種慢性疾病的元兇。」

均衡飲食好簡單
要知道,開始建立均衡飲食習慣後,體重會慢慢得到調節,最後減至正常。「均衡飲食好簡單,緊記定時定量,一日三餐,每日有五穀類、蔬果和少量瘦肉(如手掌般大);加上健康的烹調方法如蒸、灼、烚等,減去多餘的熱量及油份吸收,再配合運動,體重會落得快些。」她又指出,一平碗飯約 230kcal,炒底飯熱量變相升倍,所以食物一樣,只是煮法不同亦會令熱量增加。「只要好好控制油份及糖、減少重口味的調味料,尤其避免攝取過多鹽份以防水腫,都有助減少攝取熱量及避免過胖。」

健康飲食法會否有肚餓的情況出現?她說:「基本上每 3、4 小時吃一餐,好少餓到手軟腳軟,以早午晚餐來說,餐與餐之間可加一點健康零食,如生果、三文治、餅乾等。少食多餐可以保持血糖正常,營養又得到均衡投資。」

生果不要當正餐
她重申,剔除因某些疾病影響外(如甲狀腺及內分泌失調),肥胖主要是一個 in and out的問題,吃的(吸收)過多,出的(消耗)甚少,日積月累,便造成營養過盛或肥胖的問題。有些人的進食分量不多,並保持清淡,但依然容易肥胖,最大原因可能是新陳代謝率下降,尤其是隨年齡增長,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漸漸減慢,造成吃少少也會胖的情況;另外,過度或胡亂節食也會減慢身體的新陳代謝。「當然還有一個可能是吃錯食物,如經常吃高卡路里或高脂食物,就算分量不多,但食物類別多了,都會致胖。」

別以為大量吃生果可以預防肥胖,實情是生果也含有糖份及熱量,有機會吃肥人。「例如:香蕉雖然是高鉀的健康食物,對心臟有益,但一條大香蕉熱量等如半碗飯,問題在要吃多幾條蕉才會有飽感。蘋果、橙、士多啤梨也一樣,從卡路里角度來說,它們一樣有熱量及糖份,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生果可以任吃,更不應取代正餐,按『健康飲食金字塔』指引每天吃兩至 3 份水果已足夠。」

蔬菜亦然,但不用像進食水果般那麼嚴謹。蔬菜本身的糖份較低而又高纖,有飽感和熱量少,除非煮法不健康如使用過量的油烹調,令到進食菜時的熱量增加,否則一般灼、烚的煮菜法皆最適合不過。

有沒有燃脂食物?
答案是沒有的,不過有些食物在減肥期間大派用場。營養師張玉蓮說:「例如香蕉、蘋果等含豐富纖維及礦物質的食物,可以令到脂肪率下降同時亦保持肌肉健康。健康肌肉的生長需要有一定的營養素如蛋白質、鉀及鈣等,因此減肥期間每日進食這些生果,能夠使肌肉強壯。」另外,高纖生果可當「打底」食物,於飯前進食有助增加飽肚感,可減少正餐所需的分量。除生果外,麥皮、西蘭花都適合在減肥期間經常進食,以補充身體所需的不同營養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