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媒体报导: 清热‧解毒正读

2014/06/17

媒体报导: 清热‧解毒正读
 
日期:

2014年6月17日 (星期二)

数据源: 经济日报 – 副刊 – C8
标题: 清热‧解毒正读
参考网址:

请按此

经济日报:清热‧解毒正读

世界杯热潮,无法抗拒,为看波,捱夜在所不计,亦或多或少吃下「垃杂食物 」,令体内积聚热毒。然而,不少人对热和毒存有误解,究竟甚么情况下才需要清热和解毒?我们必须有正确认识。

热、毒等字眼,听就听得多,原来在中医角度,两者都是有些意思的。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注册中医师李睿表示,热是六淫之一,为夏季主气,热常与火互通,火则为热之极,热无形为火有形的。至于毒,泛指邪气过盛而积聚的意思。「毒又是火热之邪郁结成毒。毒分为外来之毒与内生之邪毒,前者由外感而来,后者则是脏腑阴阳失调的产物。」

由此可见,热和毒并不是好东西,甚至为人体带来不良影响。「热邪侵入人体,积聚体内久之成热毒,热之特性是它易化火上炎、易伤津消耗气,热可生风动血,当热侵入血则易生疮疡。热毒积聚体内会导致五脏阴阳气血失调,影响人体正常的运作。毒在身体积聚,可能变成肿毒,即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癌症。」

与日常饮食有关
世界杯期间,有人为睇波而出现饮食混乱的情况,的确饮食与热毒有密切关系,尤其当刻是炎夏。李医师解释,夏通心气,而热为夏季主气,所以火与心气相应,夏季应避免进食辛辣之品,以免助火生热。「夏季天气炎热,市民普遍爱进食冷冻之品,损伤脾阳,易生内湿,湿蕴化热,湿得热而难化,久之则可致湿热蕴结成毒。」

她又表示,不只夏天,任何时候都应避免过量进食寒凉或辛辣之品,因为此等食物均可以导致热生成而积久成毒。日常可简单地从生活饮食细节中预防热毒侵体,饮食均衡,作息定时,调节自身情绪,防范情志过极以致久郁化火。「生活上,多数香港成年人作息不定时、经常捱夜、饮食不节,工作繁忙又压力大,容易情绪暴躁等,此种情况都会影响脏腑阴阳失调,一旦受邪气侵袭则易积而成毒,大家可引以为鉴。」

中医清热解毒方法
大部分市民对热和毒的认识不多,亦搞不清甚么时候需要清热解毒。李医师说:「想强调的,要明确诊断有热毒才可使用清热解毒法。热毒者,临床上常见伴随症状有:口苦、便秘、口臭、舌苔黄、暗疮、牙龈肿痛、口唇溃破、目赤眼红等等。」清热解毒法常用于热毒诸症,例如温疫、温毒及火毒内蕴等。临床上的疾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、化脓性腮性炎或者腥红热等急性流行性传染病,均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。

事实上,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清法,清热法主要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,以消除热证的一种治法,而解毒则是解火热之毒。「然而,大部分人对清热解毒性的认识过于笼统,误以为所有具有热之症状的情况,都可用清热解毒法,但实际上清热解毒法,只不过是清热法的其中一种,临床上还有清气分热、清血分热、清脏腑之分,而脏腑之热又分实热与虚热等。」她提醒,只有运用辨证施治,对症下药方可获得满意疗效,不应自行乱服药,以免令病情恶化。

小心火上加油
有不少港人误以为,生飞滋、暗疮等便需要饮凉茶去清热解毒,但李医师指出,这是不正确的观念。首先,清热解毒药多属苦寒,生飞滋、暗疮不一定是实火(实热),如果是虚火(虚热)而误服苦寒之物,则会加重症状,造成火上加油,长期服之,更易损脾胃阳气,可以引致腹痛、腹泻、腹胀又或者食欲不振等症状,其中脾胃虚寒、月经不停、素体阴虚之人更要慎服。「总之,并不是凡见类似热性的症状,就可以用寒性的清热类药物治疗,清热解毒之法,只能够用于实热性质病症。」

体质与热毒形成有关系,阳盛之体易衍生成实火,阴虚体质易衍生成虚火。「实火者常见有明显口苦、口臭、便秘、舌苔黄、眼红及有眼分泌,虚火者有时都会有这些症状,不易分辨,市民不清楚如何分辨实火与虚火,应先向医师求医。」一般而言,薏米、绿豆、淮山、西瓜,适合实火者用来解毒;虚火者则适合用养阴清热药如石斟、麦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