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幸福抗疫篇>傾聽的藝術幸福抗疫篇
28-07-2020
在疫情期間,不知道你有沒有煩惱、擔心等,或者你回想一下,當你有煩惱或擔心時,你如何處理和面對 ? 是自己獨個兒面對 ? 還是會找信任的人去傾訴和分擔呢 ?

溝通是互動的,你可以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,我們還可以學習積極傾聽。傾聽的能力是一種藝術,也是一種技巧。「傾聽」和「聽」之不同,除了用耳朵聽外,更要用心專注、用腦理解、記憶,並且用口回應,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耐心和練習來發展這項能力。以下為一些實用的傾聽技巧,供大家參考:



利用身體語言表達關心

我們可以 用「S O L E R」去檢視對方能否透過你的身體語言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。S O L E R是一種身體的語言,有時候我們很多的說話,也不夠一份專注、一個真誠的眼神接觸、適時的點頭微笑更能讓人感受到被支持。所謂的「S O L E R」是指:

S—面向對方(Squarely):
如果對方跟你說很重要的事情,一定要記得先暫停正在做的事,不然就變成單向的溝通。

O—採取開放的姿態(Open):
把自己想像是一個杯子,接納對方想訴說的事。雙手不應抱在胸前,應以自然的方式放在膝蓋上。

L—上半身向對方前傾(Lean):
這會讓對方感覺到你想多了解他,但不可傾斜得太誇張,不然會讓對方有壓迫感,或是覺得你太過做作。

E—眼神接觸(Eye Contact):
適當地給予對方注視,令他感到自己受到關注和尊重,但不用太刻意。

R—放鬆(Relax):
身體保持輕鬆自然。



用簡短的回應引導對方說話

當朋友分享自己的困擾時,我們往往會覺得,身為好朋友,必定要幫上忙,這其實是錯誤的心態。一個好的傾聽者,會相信對方有能力為自己的事情負責。因此,傾聽者要做的是鼓勵對方多分享自己的想法,透過對話梳理糾結的思緒。這時候你可以利用簡短的說話,鼓勵對方繼續話題,協助他/她解決問題即可。那麼,我們可以如何鼓勵對方多表達自己呢?

1. 不做任何判斷:不試圖解決問題。有時人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建議。暫時放下自己的意見,專注於對方的觀點和情感。這並不表示你需要認同對方說的一切,而是可以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/她的感受。

2. 耐心等待:容許沉默。有時對方或許需要時間說明自己的想法,這時他/她需要的是安心的陪伴和耐心等候。

3. 適當追問、重申、解釋對方的話:進行同理心的聆聽沒有劇本可供演練,可以根據當下的情況做出回應,保持那份非判斷和尊重的精神。遇上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回應,可以先作出提問、重複並解釋對方的話,藉此鼓勵他/她告訴你更多訊息,例如:
「你感覺很糟,是因為他最近態度冷淡嗎?」
「不確定怎麼說的話,先舉個例子吧?」


4. 給予同理回饋:當你引導對方講出一些情節,接著可嘗試站在他/她的角度去體會他/她的感受,但並不用跟他/她一樣處於其中的情緒,可透過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表達方式回饋對方。例如:
「他這麼做,難怪你會覺得難過、擔心。」
「這段時間真的不容易,你應該很辛苦。」




傾聽其實不容易,需要刻意練習。有時我們要保持開放的態度,以及願意接納別人的心態。透過傾聽,促進彼此的溝通及關係。

總結:傾聽有以上的好處,當你遇上困難或擔心的時候,不妨找個信任的人,成為你的鼓勵和支持,大吐不快之餘,也找到情緒的出口和盼望。

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491977
https://buzzorange.com/vidaorange/2019/01/17/compassionate-listening/

圖片來源:
https://www.pexels.com/zh-cn/photo/3760607/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mG-HdjYiPtE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gYdjZzXNWl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