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Media Coverage: HK01 - CFSC Casebook

2018/02/07

日期: 2018年2月7日 (星期三)  
資料來源: 香港01 — 社區
標題:
【新書推介】書寫香港城市故事:探索改組社會服務新需要
參考網址: 請按此

時代愈來愈複雜,人們遇上的問題也不再單一,社會服務需要不斷更新,以迎接與迎合城市的變化。

三年前,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將轄下的服務,重組為10個核心及2項特別服務,新出版的《城市.城事》記錄10個不同的真實個案,從這些故事,或可窺見未來社會服務的靈感。

全書分為10章,均為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所處理過的真實個案,有遇到家庭和親子關係問題的年輕家庭、精神病康復者、獨居長者、預備人生下半場的「50+」悅齡中年、新屋邨居民等等,他們都在人生的某些關口遇上阻滯,與個人或社會的變化有關,但透過不同種類的社會服務扶了一把,渡過難關。

當殘疾人士也老了,他們的父母呢?
「心悅社」是為殘疾人士的照顧者為對象的服務,這些照顧者常見是其父母,他們如此形容這群父母的處境:「那些在鎂光燈外默默忍耐著、配合著,全心全意奉獻自己的照顧者,身心需要其實一點不比殘疾人士少,特別當他們開始步入晚年時。」

志媽已經年逾七十歲,家中三個子女,老大是嚴重智障兒、老么患有唐氏綜合症、中度智障及白內障。個子小小的志媽,要照顧兩個已屆中年身形略胖的兒子,「一打二」的壓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前年,志爸在家跌倒入院並出現併發症,嚴重時需以造口呼吸及胃喉餵食,她與女兒連夜照顧家中三個至親,「我也不知道是怎樣捱過來的。」志媽說。

所謂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,志媽說:「正常也如此,更可况養的是智障兒?同路人真的好重要。」 — 志媽(年逾七十歲的智障兄弟媽媽) 《城市.城事》

截自2016年底,「心悅社」服務逾300個年老照顧者,除了社工定期家訪,也協助這些同路人互相探訪,扶持彼此;針對他們的實際需要,社工亦籌組減壓班,例如志媽也參加過的禪繞畫班,資訊活動如老人福利介紹、手機班,以及健康檢查、生死教育講座等。

近年智障人士出現老年化現象,照顧者也隨之衰老,我們都想透過這種非一般的照顧者服務,回應他們的需要。  — 殘疾人士綜合服務總監盧啟揚 《城市.城事》

隱閉的歲月
曾經輟學2年的隱青阿瑾,在中二那年,因個子大在學校被同學嘲笑「肥仔」,讓他耿耿於懷,某個冬日早上,他決定不再上學,逃到網吧打機,豈料一打便沉迷下去,變為足不出戶的「隱青」,打機與上網度日,「已經到了把世上所有短片都看過的地步」,阿瑾說。

雖然老師未能勸服阿瑾回校,但學校沒有放棄並將個案轉介社工跟進。社工阿龍不間斷的探訪,終讓阿瑾放下戒心,讓他進入自己的房間,看他打機、聽他訴心聲,甚至把他從幾乎要自殺的邊緣,挽回過來。

為了令阿瑾對自己重拾信心,社工阿龍採用能耐為本(strengths perspective)的輔導模式,從觀察和與阿瑾傾談的過程當中,了解他的興趣和長處,並肯定阿瑾的能力,令他明白自己並非一無是處。  —《城市.城事》

精神健康已成現代都市的重要議題,在香港,估計每五人便有一人曾經受情緒病困擾,情況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。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,抑鬱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,排名僅次於心臟病。

這一段時間讓我明白,每段經歷都有它的意義,最枯燥不安的等待,或許都是為了今天的盛放。 — 曾經是隱青的阿瑾 《城市.城事》

回溯歷史,香港的社會服務,許多都由救濟及實物援助開始,其後為不同的社群,發展兒童、青年、家庭、長者、復康、社區發展等不同種類的社會服務。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郭烈東在書中的序言道,中心成立於1954年,其時香港人口只有250萬,主要服務由國內湧到香港的難民及貧苦大眾。來到今天處身人口已逾700萬的國際都會,社會服務的需要、介入及成效,都需要更多的討論。

富裕城市也有她需要面對的問題和困境,城市中仍有不少人生活在貧困和困惑之中,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服務。而隨著社會環境變得複雜,民生問題的成因已不再單一和直接,解決問題也沒有容易的方案。 — 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總幹事郭烈東 《城市・城事》

 

《城市・城事》
主編: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
出版:EDGE
國際書號:9789881684776
定價:HK$98

 訂購書本 訂購書本 (可享八折早鳥優惠)
城市・城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