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媒體報導: 清熱‧解毒正讀

2014/06/17

媒體報導: 清熱‧解毒正讀
 
日期:

2014年6月17日 (星期二)

資料來源: 經濟日報 – 副刊 – C8
標題: 清熱‧解毒正讀
參考網址:

請按此

經濟日報:清熱‧解毒正讀

世界杯熱潮,無法抗拒,為看波,捱夜在所不計,亦或多或少吃下「垃雜食物 」,令體內積聚熱毒。然而,不少人對熱和毒存有誤解,究竟甚麼情況下才需要清熱和解毒?我們必須有正確認識。

熱、毒等字眼,聽就聽得多,原來在中醫角度,兩者都是有些意思的。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註冊中醫師李睿表示,熱是六淫之一,為夏季主氣,熱常與火互通,火則為熱之極,熱無形為火有形的。至於毒,泛指邪氣過盛而積聚的意思。「毒又是火熱之邪鬱結成毒。毒分為外來之毒與內生之邪毒,前者由外感而來,後者則是臟腑陰陽失調的產物。」

由此可見,熱和毒並不是好東西,甚至為人體帶來不良影響。「熱邪侵入人體,積聚體內久之成熱毒,熱之特性是它易化火上炎、易傷津消耗氣,熱可生風動血,當熱侵入血則易生瘡瘍。熱毒積聚體內會導致五臟陰陽氣血失調,影響人體正常的運作。毒在身體積聚,可能變成腫毒,即類似現代醫學所指的癌症。」

與日常飲食有關
世界杯期間,有人為睇波而出現飲食混亂的情況,的確飲食與熱毒有密切關係,尤其當刻是炎夏。李醫師解釋,夏通心氣,而熱為夏季主氣,所以火與心氣相應,夏季應避免進食辛辣之品,以免助火生熱。「夏季天氣炎熱,市民普遍愛進食冷凍之品,損傷脾陽,易生內濕,濕蘊化熱,濕得熱而難化,久之則可致濕熱蘊結成毒。」

她又表示,不只夏天,任何時候都應避免過量進食寒涼或辛辣之品,因為此等食物均可以導致熱生成而積久成毒。日常可簡單地從生活飲食細節中預防熱毒侵體,飲食均衡,作息定時,調節自身情緒,防範情志過極以致久鬱化火。「生活上,多數香港成年人作息不定時、經常捱夜、飲食不節,工作繁忙又壓力大,容易情緒暴躁等,此種情況都會影響臟腑陰陽失調,一旦受邪氣侵襲則易積而成毒,大家可引以為鑑。」

中醫清熱解毒方法
大部分市民對熱和毒的認識不多,亦搞不清甚麼時候需要清熱解毒。李醫師說:「想強調的,要明確診斷有熱毒才可使用清熱解毒法。熱毒者,臨床上常見伴隨症狀有:口苦、便秘、口臭、舌苔黃、暗瘡、牙齦腫痛、口唇潰破、目赤眼紅等等。」清熱解毒法常用於熱毒諸症,例如溫疫、溫毒及火毒內蘊等。臨床上的疾病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、化膿性腮性炎或者腥紅熱等急性流行性傳染病,均常採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。

事實上,清熱解毒是中醫治療八法中的清法,清熱法主要通過寒涼泄熱的藥物和措施,以消除熱證的一種治法,而解毒則是解火熱之毒。「然而,大部分人對清熱解毒性的認識過於籠統,誤以為所有具有熱之症狀的情況,都可用清熱解毒法,但實際上清熱解毒法,只不過是清熱法的其中一種,臨床上還有清氣分熱、清血分熱、清臟腑之分,而臟腑之熱又分實熱與虛熱等。」她提醒,只有運用辨證施治,對症下藥方可獲得滿意療效,不應自行亂服藥,以免令病情惡化。

小心火上加油
有不少港人誤以為,生飛滋、暗瘡等便需要飲涼茶去清熱解毒,但李醫師指出,這是不正確的觀念。首先,清熱解毒藥多屬苦寒,生飛滋、暗瘡不一定是實火(實熱),如果是虛火(虛熱)而誤服苦寒之物,則會加重症狀,造成火上加油,長期服之,更易損脾胃陽氣,可以引致腹痛、腹瀉、腹脹又或者食慾不振等症狀,其中脾胃虛寒、月經不停、素體陰虛之人更要慎服。「總之,並不是凡見類似熱性的症狀,就可以用寒性的清熱類藥物治療,清熱解毒之法,只能够用於實熱性質病症。」

體質與熱毒形成有關係,陽盛之體易衍生成實火,陰虛體質易衍生成虛火。「實火者常見有明顯口苦、口臭、便秘、舌苔黃、眼紅及有眼分泌,虛火者有時都會有這些症狀,不易分辨,市民不清楚如何分辨實火與虛火,應先向醫師求醫。」一般而言,薏米、綠豆、淮山、西瓜,適合實火者用來解毒;虛火者則適合用養陰清熱藥如石斟、麥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