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媒體報導: 「生命這好傢伙」 共譜生之曲 不限時候

2013/05/14

資料來源:

Health Action 健康動力 - 專題報導 - 20-21頁

日期: 2013年5月
標題:

「生命這好傢伙」 共譜生之曲 不限時候

訪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醫療健康服務臨床心理學家許子頴

媒體報導: 健康動力 - 「生命這好傢伙」 共譜生之曲 不限時候

惡性腫瘤每年奪走1萬3千多名患者生命,是香港頭號殺手病。
癌症的可怕之處不獨其致命的能力,更令人恐懼的是確診的消息,好像忽然把死亡放在患者面前。既知道生死有命,但如何才能幫助患者正面看待,依舊活得精彩呢?

理論上,在面對致命疾病的衝擊時,患者會經歷5個階段—1) 否認: 認為檢查出錯而不接受現實;2) 生氣: 埋怨上天不公平,而怒氣可能會投射到家人或醫護身上;3) 討價還價: 希望尋求不同療法來爭取痊愈機會:4) 抑鬱: 情緒因病症或生理上不適變得低落,亦因絕望而變得悲觀;5) 接受: 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人生階段,能把握機會、珍惜現有的。不過理論歸理論,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醫療健康服務、臨床心理學家許子頴坦言,現實之中患者的心理狀況大多是一片混亂,或會出現焦慮、緊張、內疚等感覺,在複雜的情緒中,很難以單一階段去形容慨括患者的心情。

溝通帶技巧 患者受安慰
正因患者心理大受打擊,家人的同行和支持便成為患者重要的支援。許子頴道: 「支持可以是實際支援,在病患之中,患者的起居飲食、自理能力會隨著病情惡化而逐漸下降,如果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協助及照顧患者,已經能給予很大的幫助。另外是心靈上的陪伴,例如當患者需要到醫院進行化療、電療,陌生的環境會帶來不少恐懼,若家人能夠陪同患者前往醫院,亦是一個很大的支持。」此外,交談是疏導情緒的好方法之一,透過說話,患者可以抒發不同的感覺如擔心、緊張,藉以調節自己的情緒。相反,如果對死亡有過多的忌諱,愈是抑壓愈是不說,患者要獨力面對更多的事,只會令情況變得更差。不過在與患者的傾談之中,有些技巧是需要特別注意,以免弄巧反拙。

安慰-跟著患者步伐
「不要那麼消極」、「或者有治療的方法」、「不要這樣沮喪,要有戰鬥力對付病魔」,這些看似是很正面的鼓勵說話,但在不適當的時候表達,可能令患者感到不被諒解。許子頴解釋,知道壞消息後,不少家人因為不習慣面對患者的負面情緒,便急於鼓勵他們振作和堅強,然而患者聽在耳裡,反而會覺得健康的家人不明白自己,繼而不願意表達自己,自我孤立。家人應該多聆聽、少說話,多一點陪伴與認同、少一點強求,讓患者有空間去消化患病的消息,直至他們自己找到正面思考的方法。

與患者傾談 三項重點
尊重-坦白交待病情
受傳統及文化影響,每當談及病情時都會有許多禁忌,覺得難以啟齒,又害怕壞消息會打擊患者的生存意志。原來大部分患者都想清楚自己的治療進度、身體狀況,甚至希望參與喪事計劃,所以當患者表明想知道病情時,家人不應瞞著不說;如果患者表示不願處理任何與病患有關的事情時,家人就可以選擇性地交待情況。

調整-流露自然情感
親人患病,家人感同身受,情緒有起伏實在正常不過。許子頴指出,家人宜先管理自己的情緒,讓真實的感覺自然流露,避免走入兩個極端之中。極端一是過分理性; 有些人由於責任感使然,努力要求自己保持理性,甚至乎不讓自己哭泣,事實卻是把自己武裝起來,這種冷靜好可能變成冷漠,令患者覺得不自在。另一極端是不能控制情緒: —面對親人身上的危疾,有些人會因為捨不得、害怕而呼天搶地,但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。

回顧一生 完成心願
離開否認、逃避、憤怒的階段,直到最後接受現實,絕對非一蹴而就的結果,先不說患者在混亂之中,會在各個階段中反覆遊走,即使這一刻接受,下一秒也有機會否認,然而要正面面對死亡,患者也需要適當的空間,欲速則不達。有些機構舉辦生死教育課程,希望幫助患者回顧生命,整理人生,明白生命的終結也能無憾,不覺可惜。課程也鼓勵患者把握時間,完成心願如原諒、表達愛意等,坦然地走過最後一段路程。

行動改變心態
許子頴表示,要正確地看待生存和死亡,不單是晚期患者需要做的事,其實每個人都應積極地享受每一日—所有人都是一天一天走近生命盡頭,只是有些人覺得近一些,有些覺得仍很遙遠而已。若要正面看待生活,學懂珍惜,就要調整心態,其中可透過不同方法來改變。

  • 親親大自然:
    在醫生許可的情況下,帶患者離開病房外出走走,欣賞美麗的大自然,享受一下心曠神怡的景色,心態亦較易轉變。

     
  • 助人為快樂之本:
    如前所指,交談有助整理個人的思想和情緒,故此患者可多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。

     
  • 樂於分享:
    如患者身體狀況尚好,可以幫助打理簡單家務,甚至做義工,在作出貢獻時可一洗病症令自己一無是處的錯誤觀念。

     
  • 靜觀練習:
    透過呼吸、身體掃描及伸展、意像鬆弛等練習,學習接納現況和活在當下,讓患者能以平常心去面對每天的生活。

 

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醫療健康服務-臨床心理服務
地址:九龍觀塘翠屏道3號9樓 (觀塘) / 香港銅鑼灣禮頓道119號公理堂大樓19樓 (銅鑼灣)
電話:2191 2299 (觀塘) / 2856 2330 (銅鑼灣)
電郵:health@cfsc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