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常見敏感症的中醫防治

2012/12/14

常見敏感症的中醫防治

冬天,是鼻敏感、哮喘、濕疹、蕁麻疹等敏感症發病的高峰期,很多患者由於缺乏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方法,以至病情遷延,日久不癒,甚至引起嚴重併發症。有見及此,本會中醫師特別跟大家分享常見敏感症的秋冬防治小貼士,包括中藥湯水及穴位按壓,幫助大家以調御敏感症的困擾。

中藥湯水

寒底體質: 口淡不喜飲水、易疲勞、怕泠、食慾較差、舌質較淡

肺脾氣虛 -
面色萎黃無華、消瘦、食少納呆、自汗、氣短懶言、四肢倦怠乏力或咳嗽痰稀、舌質淡、邊有齒痕
黨參 1兩 陳皮 1錢 伏神 3錢
北芪 3錢 防風 2錢 紅棗 8枚

血虛 -
面色晄白,唇舌無華、四肢倦怠乏力、頭暈眼花、舌淡
黨參 1兩 陳皮 1錢 黃精 8錢
北芪 3錢 熟地 5錢  

腎陽虧虛 -
面色蒼白、形寒肢冷、腰膝酸軟、神疲倦怠、小便清長、舌胖質淡、苔白
熟地黃 1兩 核桃仁 1兩 肉桂 1錢
山茱萸 3錢 淮山 1兩 乾薑 3錢
紅棗 10粒    
 


熱底體質: 面色偏紅、經常口乾、喜歡飲水、大便秘結、舌質偏紅

  旱蓮草 3錢 牡丹皮 3錢 北沙参 5錢
  烏梅 3粒 薏苡仁 1兩  

 

湯方的煎煮:
清水浸過藥面一寸,浸泡半小時,先以大火煮沸,然後轉中或小火煎煮至一碗。
以上為一至兩人份量,如欲多人飲用,可按比例增加藥材份量。

服用方法:
每天飯後服用一至兩次。如服後有任何不適,請停止服藥,並向家庭中醫就診。

 

穴位按壓

合谷穴 -

功效﹕
治療顏面諸疾病,如發生在顏面部位的各樣紅疹,風疹;牙齦疼痛、三叉神經痛、咽喉疼痛、頭痛、耳鳴耳聾、面部神經麻痹、口眼歪斜、面癱,手部麻痹等。

位置﹕
拇指、食指合攏,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,或拇指、食指張開,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,拇指下壓處取穴。

按壓﹕
按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,而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,每天按壓5-10分鐘。此穴位按壓時酸麻脹痛的感覺會比較明顯。

足三里 -

功效﹕
具有養生保健作用,能強壯身體,使正氣充足,即使遇到致敏源亦不易產生過敏症狀,即所謂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。主要治療消化系統及腹部諸疾病,如胃痛,胃脹,噯氣,泛酸;高血壓、慢性疲倦、膝關節疼痛、小腿麻痹等。

位置﹕
在小腿前外側,當外膝眼下3寸(約四橫指)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(中指)。

按壓﹕
每天按壓5-10分鐘,每分鐘按壓15-20次,注意每次按壓要使穴位有酸脹、發熱的感覺。

湧泉穴 -

功效﹕
養生保健的常用穴位,通過提升自身免疫力來減少敏感症的發生。主要治療神經衰弱、失眠、高血壓、小腿麻痹痙攣,足趾痛,足底發熱,頭痛,咽喉痛等。

位置﹕
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、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綫的前三分之一處。

按壓﹕
每天按壓5-10分鐘,每分鐘按壓15-20次,或用熱水浸泡雙側湧泉穴,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爲度,並加少許食鹽,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-30分鐘。

血海穴 -

功效﹕
可以治療因為氣血不調而引起的皮膚病,例如癮疹、濕疹、皮膚瘙癢等;也可治婦科諸疾病,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崩漏、帶下;膝關節疼痛等。

位置﹕
對側的手掌按膝蓋上,手指向上,拇指偏向大腿內側,當拇指端所止處。

按壓﹕
每天點揉5-10分鐘,力量不宜太大,能感到穴位有酸脹感即可,以輕柔爲原則。按摩的時間最好選在每天上午9-11時,效果最好。

 
-資料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牛頭角)註冊中醫師馮榮昌博士及陳圳堅先生提供-
 

如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香港中文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牛頭角)有任何查詢,
歡迎致電3107 4113或電郵至 ntkcmc@cfsc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