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活動

健康專題: 監控血壓 減患頑疾

2012/06/27

健康專題: 監控血壓 減患頑疾
 

日期: 

2012年6月27日(星期三)

資料來源: 

太陽報 – 副刊 – Fit Avenue – E18-19

標題: 

監控血壓 減患頑疾

參考網址: 

請按此
訪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醫療健康服務註冊護士余小雲
 

不少老人家常說:「我高血壓,不可動怒!」血壓問題一直被視為中年、長者病,不過,醫護人士表示,香港生活緊張,血壓問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,你、我、他可能已不知不覺血壓數字超標,成為「高壓」一族!血壓過高可導致腦部、心臟、腎臟等出現併發症,後果可大可小,成年人最好定期檢查血壓,保障健康。

醫生:45歲以上男士需留神
血壓就是心臟將血液輸送到動脈時,對動脈血管造成的壓力,當中分為上壓和下壓。上壓即收縮壓,而下壓即舒張壓,上壓正常不應高於140,而下壓不應高於90。低血壓人士會容易頭暈,但整體不會對身體造成大影響,亦沒有嚴重的併發症;反之,高血壓為常見都市症狀,患者會出現心跳用力、心絞痛等問題,長期能引致各個器官疾病,最常見於腎臟、心臟和腦部。高血壓最常見於中年、長者身上,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,45歲以上人士較易有高血壓,而男性一般比女性早出現狀況。

生活習慣配合
一旦血壓超標,醫生通常會先了解患者的個別情況,才設計治療方案,藍醫生表示:「醫生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、過往病症及家族遺傳等後,試圖找出高血壓的病因。同時亦會看看病人有否出現併發症。」而為了解病人的實際情況,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各種化驗,如驗血、照心電圖及X光等,看看心臟或其他器官有否受到破壞,如有需要會轉介到合適的專科治療。

藥物方面,藍醫生指當中種類繁多,主要功能可分為4大類,包括減慢心跳、去水、去鹽分、放鬆血管及減少腎部的內分泌。醫生會因應情況用藥,而很多時候會混合處方幾種藥物以達致更好的治療效果,並減少副作用:「有些降血壓藥會令人水腫、心跳用力、氣管敏感、咳嗽等,但情況不會太嚴重,混合服用藥物能把各種副作用減輕。」而如果病人用藥一段時間後,血壓仍然處於高水平,醫生需替病人作詳細檢查,看看病人是否患上其他病症而引致血壓不正常。

另外,不少人認為一旦患上高血壓,便不能停止用藥,藍醫生解釋這是個誤解,若病人的血壓回復正常,便不用再作治療,只是很多病人在生活習慣及食療上無法完全配合,所以未能長期控制高血壓情況。
運動循序漸進

高血壓人士應奉行少鹽低脂的飲食原則,戒煙戒酒,並有充足休息,過胖人士應遵從專業人士意見減肥。

藍醫生建議,進行適量運動能改善情況,但緊記要循序漸進: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可先做一些簡單運動如急步行、上樓梯,先由5分鐘起,然後逐漸延長運動時間,讓心臟慢慢適應。」
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

護士:「血壓高」有別「高血壓」
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註冊護士余小雲指出,「血壓高」與「高血壓」的意思有所不同:「血壓高即一次性的血壓高於正常,生病感冒、失眠、緊張、發怒、運動過後等都有機會令血壓短暫性上升。而高血壓則泛指持續性的血壓高,由專業人員斷症,患者需定期監控血壓指數,並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,有需要的話要接受藥物治療。」
最少一年量度一次

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,余姑娘指出差不多9成以上的病人也是原發性,其成因不明,可能與遺傳、生活習慣不良、緊張焦慮、肥胖、長期食煙飲酒、進食高鹽分食物、缺乏運動等有關,因而影響血壓。而繼發性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致,如內分泌疾病、腎病等均會令血壓異常。雖然高血壓的高危人士為中年人及長者,但余姑娘表示由於香港生活急促忙碌、工作壓力大,高血壓問題愈見年輕化,有部分求診人士只有30多歲,因此大家也不宜掉以輕心。余姑娘建議,沒有家族遺傳病症的成年人1年最少量度1次血壓;而已診斷患有高血壓的人士建議每天量度血壓1次;而血壓正常的長者建議每月量度血壓1次,保持緊密監控。量血壓的過程簡單,一般人在家也可以自行進行,量度的最佳時候為心情平靜的時候,使用者如在運動後、情緒波動後等狀態進行,血壓水平會較平時高,不能作準。
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註冊護士余小雲

常見血壓計
常用的血壓計有手腕和手臂兩款,使用原理和準確度亦差不多。使用方法簡單,用者只要保持坐姿、雙腳平放於地上,將臂帶戴在手上適當位置便可。但要得出正確數值,亦要注意以下要點:

手臂式血壓計
1.量度者需把手放鬆平放,不要緊握拳頭。
2.在上臂距離手肘1吋位置,戴上臂帶,臂帶的膠管要放在手的正上方位置,臂帶與心臟成一水平。

手腕式血壓計
1.掌心和血壓計同時面向上,盡量平放,手指放鬆。
2.手腕位置維持不動,不要彎曲。

 
如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-醫療健康服務有任何查詢,歡迎致電2191 2299或電郵至 health@cfsc.org.hk本會將儘快與閣下聯絡。
 
按此瀏覽中心網頁